三聚氰胺並不是食品添加物,而是一個不允許出現在食品成分中的物質
它不像色素、合成香料、防腐劑、乳化劑、漂白劑、抗氧化劑、硼砂等食品添加物
可以在極小的使用範圍及用量標準下,添加在食物中

從毒奶事件爆發後,其實我一直都沒有很在乎這東西對身體的危害
我的觀念是:人的壽命不會因為這個小小的成分加入而造成太大的影響
每天吃的東西,哪一項可以保證業者在提供的時候沒有實施過基因改造或其他成分添加?
癌症會隨著時代發展,變成最大的死亡原因,光是飲食方面就是最大的禍首了
就算買有機的食品,也沒有辦法保證這是100%純天然有機,畢竟現在食品添加物太多了

但在我爬到PTT的Gossiping版裡nightcatman的文章後
我才開始理解電視新聞上面的人爭吵的重點跟我所想的不太一樣
原來他們吵的,單純只是針對國家衛生機關對一個標準值的判斷能力
Mr. Friday把整篇文章整理成網頁版:[轉貼]三聚氰胺事件系列技術名詞、迷思與建議訴求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簡單來說,「每日攝取容許量」的數質單位分成兩種,彼此有不同的解釋意義
TDI (Tolerable Daily Intake):致命值的下限,超過會引起生命危險
ADI (Acceptable Daily Intake):控制食品添加物的劑量的上限,以免長期食用危害健康

三聚氰胺的數值是TDI,而TDI是用在「不該存在於食品中」會對身體有危害的物質上
在性質上是一個「警告值」,即代表「這個東西根本不應該有,超過TDI就可能致命

一般的食品添加物用的數值才為ADI,而ADI是用在「食品添加物」上
這些物質過量對身體不好,但只要能控制在一定劑量下,即使長期食用也不會危害健康

而依照美國FDA(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的文件
三聚氰胺最低偵測極限LOD(lower limit of detection)可以低到10ppb(億萬分之10)
但那是最佳數值,機器夠精密才能量測出來,當然理想值是0ppm囉
歐盟和美國針對三聚氰胺採用的LOD是50~100ppb(億萬分之50~100)
這也難怪大家一直罵過去台灣衛生署的2.5ppm(百萬分之2.5)
因為這根本超高於真正量測的極限

這下我總算明白葉金川上台後,宣佈檢出/未檢出二元判定的檢驗方式的原因何在了
只不過這樣的檢驗方式,能夠憑靠的就是儀器的偵測極限了
若偵測極限沒有比照歐盟和美國,將上限調到100ppb(0.1ppm)以下
那儀器測到0.2ppm顯示無、測到2ppm也顯示無
那這樣的檢測,有跟沒有其實也沒什麼兩樣了....

再怎麼說,三聚氰胺,是一個根本不能存在食品中的物質阿
就算強調多喝水可以幫助自然釋出,可是畢竟這種物質是沒有、也不能進行人體實驗的
誰都沒有個準說,久了會對人的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更別提已經造成中國小孩子死亡的明證了

所以,那些得過且過的心態,就留給我們這些消費者自己就好
麻煩黑心食品商人請退散,馬政府請硬起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np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